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科技興農 ? 正文

蔡為明:在新疆阿克蘇找到了科技扶貧的“秘密武器”

發(fā)布日期:2020-09-09??瀏覽次數:1344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阿瓦迪縣18個貧困村的41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9497.85元。阿克蘇市10個貧困村的30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7087.83元。近日,浙江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蔡為明研究員收到了一份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的統計報表。浙江省科技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進行了階段性驗收,已讓數千戶貧困戶增收。作為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蔡為明頗
 “阿瓦迪縣18個貧困村的41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9497.85元。”

 

“阿克蘇市10個貧困村的30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7087.83元。”

……

 

近日,浙江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蔡為明研究員收到了一份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的統計報表。浙江省科技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進行了階段性驗收,已讓數千戶貧困戶增收。

 

作為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蔡為明頗感欣慰。“起初我們的目標是,最新一季收成實現每戶增收3000元,現在看來很多試點貧困村已遠超預期。”蔡為明說。

 

自2008年率科特派隊伍入駐浙江金華武義,協助當地香菇產業(yè)提質增效,蔡為明正式開啟了食用菌產業(yè)幫扶之路,包括助推杭州淳安桑黃安全高效人工栽培、帶領黑木耳專家技術員奔赴阿克蘇地區(qū)提供“全鏈式”支援幫扶等。他表示,要讓更多農民輕松高效地種菇,實現脫貧致富,團隊圍繞良種培育、產業(yè)模式、服務范圍等方面持續(xù)創(chuàng)新。

 

科技幫扶,菇農節(jié)支增收超億元

 

7月9日,蔡為明趕赴金華武義縣,參加在武義創(chuàng)新食用菌有限公司基地召開的全省設施香菇智能化高效栽培技術現場交流考察會。

 

金華武義縣曾是浙江省定的26個欠發(fā)達縣之一。2015年底,26個欠發(fā)達縣一次全部“摘帽”。發(fā)展香菇產業(yè),是武義縣“摘帽”的一大法寶。

 

“自備木屑、麩皮、石膏等材料,手工拌料將其混合均勻,用簡陋的機器設備裝袋,加班加點燒柴火完成滅菌……早期農民用土法制作菌棒,既辛苦又低效,成品率還沒保障。2008年我們食用菌團隊科技特派員入駐武義,首先是要讓農民從繁重的、低效、質量沒保障的生產模式中解脫出來。”蔡為明說。

 

要帶著農民干,先得做給農民看——蔡為明率團隊聯合當地創(chuàng)辦了武義創(chuàng)新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1條年產600萬菌棒的自動化生產線,每個料棒制作僅耗時2秒,送到超過100攝氏度的滅菌灶內統一滅菌,然后送進無菌接種室完成接種。

 

“這么一來,把制成的菌棒直接交給菇農管理,他們就省事多了。我們在武義第一批試做了200萬棒,這樣做的料棒效率高、質量好,當天就被菇農們預訂一空。”蔡為明笑稱。

 

多次考察后,蔡為明注意到,由于土法制菌棒低效,導致很多上了年紀的菇農干不動、年輕人不愿干,要讓當地食用菌產業(yè)保持活力,良法與良種缺一不可。

 

“針對每年5到6月和9到10月的香菇淡季,我們育成了優(yōu)質香菇品種‘浙香6號’,并研發(fā)出配套設施化高效栽培技術,所產的香菇質優(yōu)價高,售價比常規(guī)的高2~3倍。雙管齊下后,吸引當地不少青壯年回鄉(xiāng)種菇。”蔡為明說。

 

目前,通過蔡為明團隊的技術支持,武義縣已建成20多條專業(yè)化料棒生產線,年產料棒3800多萬棒,技術惠及全縣90%以上的菇農,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專業(yè)大戶達到了23戶,食用菌從當地的脫貧產業(yè)變成了富民產業(yè),相關技術推廣應用已累計節(jié)支增收超億元。

 

變廢為寶,阿克蘇地區(qū)再添木耳香

 

2017年春節(jié)后不久,一個從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打來的電話,讓蔡為明與阿克蘇結下了不解之緣。

 

“蔡老師,我剛到阿克蘇參與援疆工作,在調研時發(fā)現當地蘋果樹、梨樹、核桃樹修剪下來的枝條,村前屋后堆了很多,挺浪費,是否能用來種食用菌?”從浙江省科技廳選派的第九批浙江省援疆干部葉祥發(fā)向蔡為明求助。

 

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天山腳下的新疆阿克蘇地區(qū)享有“塞外江南、白水之城”之稱,當地出產的冰糖心蘋果、薄皮核桃、紅棗等很受歡迎。

 

早在2009年,蔡為明被選為國家食用菌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時,曾調研過新疆,面對援疆干部的意見征詢,他立即向對方確認當地氣候環(huán)境,得知水量足夠、基質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合種植黑木耳后,雙方一拍即合。

 

2017年3月中下旬,裝有幾十斤蘋果、核桃、梨和紅棗4種果樹枝條的大包裹被送到了蔡為明辦公室。“我們立即著手分析4種果樹枝條的營養(yǎng)成分,將它們粉碎按配方制成菌棒,到4月份看到發(fā)菌情況不錯。5月份我們就去阿克蘇地區(qū)調研,在那邊完成了調研報告,經過測算,可實現當地畝產萬元。經過幾番論證研討,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和阿克蘇地委確定推進實施‘萬畝億元’黑木耳種植項目。”

 

2017年,浙江省科技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試種6萬棒,2018年試種56萬棒,2019年全阿克蘇地區(qū)一下子推廣到了1000萬棒,帶動貧困戶5190多戶。

 

如今,阿克蘇地區(qū)基于“萬畝億元”工程,已構建起了“研發(fā)中心+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yè)發(fā)展體系和機制,形成了以貧困戶為生產主體、合作社為紐帶、國有龍頭企業(yè)為菌棒生產和銷售依托的產業(yè)發(fā)展鏈條。黑木耳種植已成為當地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穩(wěn)定增收的新途徑。

 

“去年在阿克蘇推廣種植的黑木耳,是預計戶均種植2000個菌棒,按批次分配給各縣市貧困村的黑木耳基地,部分縣市基地的菌棒下地排場時已接近冬天,需要跨年出耳,統計時還沒出耳,因此報表上的數字,各縣基地之間有比較大的差別,但基本達到了我們的收益預期。”蔡為明解釋道。

 

集約化管理,創(chuàng)建“雙百共富”模式

 

“現如今,浙江范圍內的貧困縣已經完全摘帽,但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并不過時。”蔡為明認為,食用菌產業(yè)扶貧事業(yè),隨著時代發(fā)展,還要持續(xù)升級。

 

今年的超長梅雨天氣,讓蔡為明聯想到了2019年超強臺風“利奇馬”對菇農造成的損害。“就武義縣新宅鎮(zhèn),當地菇農的菇棚沿溪而建,沒有集中的菌棒生產場地,臺風過境、溪水漫漲,很多菇農的菌棒被沖走,造成損失數十萬。”

 

為此,蔡為明率團隊成功研發(fā)了香菇菌棒工廠化集中生產、周年化栽培的高效技術模式。

 

“通過突破品種技術,建立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環(huán)境可控的香菇工廠化生產基地,統一提供菌棒、統一技術服務,菇農可直接管理出菇,從而建立由企業(yè)負責菌棒生產、農戶負責出菇管理的‘1+N’生產經營方式,創(chuàng)建畝產百噸香菇、百萬元產值的‘雙百共富’模式。”蔡為明說。

 

據統計,目前在全國的貧困縣中,有七成以上發(fā)展了規(guī)模不等的食用菌產業(yè)。這一產業(yè)具有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等優(yōu)勢,非常適合農牧民盡快實現脫貧致富。

 

“現在不少地方的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得很快,政府支持的力度也大,可以說是迎來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蔡為明表示,目前這一平臺吸納了四戶菇農,去年戶均增收20萬元以上,準備今明年再建60個大棚,大致可再吸收30戶菇農,未來將著力打造更多現代化種菇大戶。

 

科技日報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