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南省境內橫斷山脈深山老林收集的部分李屬、杏屬特異種質資源已經在智能溫室準備嫁接,今年以來赴全國各地新收集的珍稀、瀕危、特異種質資源達101份,到明年年底,資源圃保存的種質資源將超過2000份,為打造世界級李、杏種質資源基因庫奠定了基礎?!苯?,帶領團隊剛剛回到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qū)熊岳鎮(zhèn)的遼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國家果樹種質熊岳李、杏圃”負責人劉威生告訴記者。
遼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國家果樹種質熊岳李、杏圃”保存著世界各地的李、杏種質資源1600余份,是我國唯一保存李、杏種質資源的專業(yè)圃。
李、杏原產于我國,栽培利用歷史悠久、地區(qū)分布較廣、遺傳多樣性十分豐富。目前全國種植面積達5300萬畝。劉威生說,種質資源就是種子基因,堪稱“農業(yè)芯片”,是培育新品種的材料,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李、杏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挖掘和利用,對保障生態(tài)安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具有戰(zhàn)略意義。
遼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在李、杏種質資源研究與育種利用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是我國種質資源保護和種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標桿?!笆奈濉遍_局之年,遼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李、杏團隊完成雜交組合7個,篩選優(yōu)系5個,2個李新品種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2項育種新技術和1個李新品種正在申報國際專利,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兩篇。
為進一步加強遼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國家李、杏資源圃建設,打造世界級李、杏種質資源基因庫,營口市錨定2025年年底前建成世界一流李、杏基因資源保存中心、研究中心和產業(yè)支撐中心的目標,成立了以營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推進組,建立全面協(xié)調推進工作機制,制定推進方案和支持政策,采取實際舉措,擴大資源圃庫容,升級創(chuàng)新平臺,吸引高層次人才,開發(fā)文旅產業(yè)。
作者單位:遼寧日報社
責任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