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人文歷史
  • 中華文化 | 不誠無物 Without Sincerity, Nothing Is Possible
    中華文化 | 不誠無物 Without Sincerity, Nothing Is Possible
    • 不誠無物Without Sincerity, Nothing Is Possible沒有誠,任何事物都不會存在。誠即真實、真誠。儒家認(rèn)為,它是人和萬事萬物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或法則,是人和萬事萬物充分發(fā)揮其固有天性或本質(zhì)屬性的過程,是人和萬事萬物得以存在或完成其自身的終極依據(jù),是人和萬事萬物達(dá)成的同步互動、有機(jī)融合的理想境界。單就人世層面來說,若無誠心,則一事無成。這一命題表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21
  • ?
  • 中華文化 | 盡心 Exert One's Heart / Mind to the Utmost
    中華文化 | 盡心 Exert One's Heart / Mind to the Utmost
    • 盡心Exert One's Heart / Mind to the Utmost充分體認(rèn)和發(fā)揮內(nèi)心固有的善端?!氨M心”是由孟子提出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方法?!氨M心”需要發(fā)揮心所具有的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人心中固有的善端,并將其作為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特征,進(jìn)而充分培養(yǎng)、發(fā)揮心中的善端,最終實現(xiàn)仁、義、禮、智的德行。心中的善端是天賦予人的本性,因此通過“盡心”就能夠知曉人的本性,并通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20
  • ?
  • 中華文化 | 自信 Believe in Oneself
    中華文化 | 自信  Believe in Oneself
    • 自信Believe in Oneself相信自己。即對自己的想法、做法等的正確性、正當(dāng)性由衷地抱有堅定信心,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堅定不移地為之努力,絕不放棄自己的信念和目標(biāo),不含糊動搖,不屈己就人。自信的前提是自我誠信,只有做到了自我誠信,才能給予自己強(qiáng)大的信心,也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白孕拧彼鶑?qiáng)調(diào)的是主體性的樹立,與“自強(qiáng)不息”的精神相通。Have trust i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18
  • ?
  • 中華文化 | 誠意 Be Sincere in Thought
    中華文化 | 誠意 Be Sincere in Thought
    • 誠意Be Sincere in Thought在日常生活中追尋道德原則的意愿真實無妄。“誠意”出自《大學(xué)》,與“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稱“八條目”,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道德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罢\意”以“致知”為前提。內(nèi)心的真實意愿會自然地表現(xiàn)于言行之中,個人的道德行為應(yīng)出于真實的意愿,而不應(yīng)在沒有真實意愿的情況下僅僅使外在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17
  • ?
  • 中華文化 | 節(jié)用 Economy
    中華文化 | 節(jié)用 Economy
    • 節(jié)用Economy節(jié)省用度?!肮?jié)用”是對待物質(zhì)財貨的一種態(tài)度,即節(jié)約使用財貨,減少不必要的財貨消耗?!肮?jié)用”常特指為政者不濫用自己所掌握的權(quán)力攫取民財,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行鋪張浪費(fèi)之事。為政者的“節(jié)用”體現(xiàn)著對百姓的關(guān)愛。儒家、墨家等不同學(xué)派都有“節(jié)用”的主張,但對于節(jié)省的標(biāo)準(zhǔn)和尺度,各家有著不同的認(rèn)識。Jieyong means economy, or frugality o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14
  • ?
  • 中華文化 | 后生可畏 Young People Should Be Highly Regarded
    中華文化 | 后生可畏 Young People Should Be Highly Regarded
    • 后生可畏Young People Should Be Highly Regarded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年輕意味著活力、創(chuàng)造力與無限的可能性,意味著未來和希望,他們不可限量,而且會取得超越前輩的成就。因此,長輩應(yīng)以敬畏、大度之心對待、獎掖、提攜后輩。這是孔子所確立的良好的代際關(guān)系準(zhǔn)則,一直為后世所崇尚與闡揚(yáng)。后生可畏實際隱含著對新一代的期許和對未來的敬意,隱含著對于人類不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09
  • ?
  • 中華文化 | 禮尚往來 Reciprocity as a Social Norm
    中華文化 | 禮尚往來 Reciprocity as a Social Norm
    • 禮尚往來Reciprocity as a Social Norm禮注重相互往來和互惠。“禮”即禮制;“尚”即崇尚、注重。指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互動,其中隱含著對等互惠的人際、國際關(guān)系思想。有時也表示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類似于“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Etiquette requires reciprocity and mutual benefit. It refers t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06
  • ?
  • 年輕人為何喜歡“城市漫步”
    年輕人為何喜歡“城市漫步”
    • 北京正陽門夜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漫步上海武康路,欣賞武康大樓的獨特風(fēng)韻;穿行北京胡同,感受京城地道的煙火氣;尋味廣東廣州沙面,品味老廣們的妙手廚心……近幾個月來,Citywalk(城市漫步)成為繼“特種兵式旅行”之后年輕游客喜愛的旅行方式之一。年輕人為何喜歡Citywalk?他們在Citywalk中有哪些感受?Citywalk是起源于英國倫敦的一種城市旅游方式。游
    • 曹雪文 2023-10-04
  • ?
  • 中華文化 | 政象樂,樂從和 Both Governance and Music Playing Pursue Harmony
    中華文化 | 政象樂,樂從和 Both Governance and Music Playing Pursue Harmony
    • 政象樂,樂從和Both Governance and Music Playing Pursue Harmony治理國家就像演奏音樂,而演奏音樂則要追求樂曲和諧。這一命題出自《國語·周語下》,是先秦樂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它強(qiáng)調(diào)治理國家與演奏音樂有共通之處。樂有五音,各種樂器不論聲音大小高低,只有聲音和諧平正,相互協(xié)調(diào)、彼此應(yīng)和,方能成就完美的樂曲。治理國家亦是追求不同聲音、不同力量的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10-01
  • ?
  • 廣東潮州:老味道里續(xù)鄉(xiāng)情 潮汕月餅里的味覺印記
    廣東潮州:老味道里續(xù)鄉(xiāng)情 潮汕月餅里的味覺印記
    • 廣東潮州:老味道里續(xù)鄉(xiāng)情 潮汕月餅里的味覺印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責(zé)任編輯:徐潔
    • 2023-09-30
  • ?
  • 中華文化 | 友善 Friendly and Kind
    中華文化 | 友善  Friendly and Kind
    • 友善Friendly and Kind友好親近,和善共處?!坝选钡墓抛窒穹较蛳嗤膬芍皇?,引申為志趣相同,互為援手;“善”本義為美善、和善。兩字連用形容超越血緣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和善的關(guān)系狀態(tài)。這種關(guān)系的建立是以彼此秉持共同的道義原則為前提的。時至今日,作為一種個人品質(zhì)和倫理規(guī)范,它仍然被認(rèn)為是構(gòu)建和諧美好社會所必需的價值觀。This term means to be frien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30
  • ?
  • 中華文化 | 見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中華文化 | 見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 見微知著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發(fā)現(xiàn)細(xì)微苗頭,就能知道事物的演變趨勢或整體狀態(tài)?!拔ⅰ奔措[微、不明,指事物尚處于不易被察覺的潛在狀態(tài);“著”即顯著、明顯,指事物的本質(zhì)已經(jīng)充分顯現(xiàn)或事物的發(fā)展已處于充分展開的狀態(tài)。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隱而顯、由小變大的過程,還可能引發(fā)其他連鎖反應(yīng)。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刻認(rèn)識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27
  • ?
  •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本來面目
  • ?
  • 中國古代政治哲學(xué)中的“民主”與民本
  • ?
  • 中華文化 |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中華文化 |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 和而不同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在尊重事物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整體的和諧共存?!巴迸c“和”是對待、安頓社會群體的兩種態(tài)度?!巴敝笇κ挛锊町愋缘哪?,“和”則意味著對事物差異性的保存與尊重。不同的事物彼此間相互輔助、補(bǔ)充,才能組成一個充滿生機(jī)、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和諧整體。The term means achieving overall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n
    • 2023-09-26
  • ?
  • 中華文化 | 無一字無來歷 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
    中華文化 | 無一字無來歷 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
    • 無一字無來歷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作品中凡是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dá)都能在前人作品中追溯到源頭。黃庭堅(1045—1105)此語揭示了文學(xué)的繼承性或者說“文本間性”, 指出文學(xué)上的獨創(chuàng)要以廣泛閱讀前人的作品為基礎(chǔ),同時要“點鐵成金”, 善于化用前人作品中的字句或意旨。創(chuàng)作上的繼承或源流關(guān)系一般體現(xiàn)為作品中的用典和對前人詞句、意象等的化用,但又不能片面追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20
  • ?
  • 遠(yuǎn)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
    遠(yuǎn)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
    •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jì)濟(jì),盛樂復(fù)鏘鏘?!碧拼娙怂稳魬椀摹斗詈陀器氲碌钛绨俟佟罚枥L了唐代“五服遠(yuǎn)朝王”的盛大景象。唐代的都城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這時的長安,胡人大量入居,胡風(fēng)盛行。那么,唐都長安為什么居住著這么多胡人?他們對當(dāng)時長安的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唐代有多少胡人居住在長安城?唐代
    • 韓香 2023-09-19
  • ?
  • 中華文化 | 四聲八病 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
    中華文化 | 四聲八病 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
    • 四聲八病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指平、上、去、入四聲和八種聲律弊病。自覺運(yùn)用四聲原理并避免八種聲律弊病,是齊梁時期的文人從聲律學(xué)角度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規(guī)范。上古時期的漢語聲調(diào),學(xué)界爭議較大。至南朝齊梁時,周颙(yónɡ)、沈約(441—513)等人最先確定了漢語的四聲,用平、上、去、入表示四種聲調(diào)。沈約還提出用五音配合四聲。此后文人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09
  • ?
  •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 寒風(fēng)乍起,如刺入骨。偌大的庭院空曠而寂寥,堂前門戶洞開,侍者早已不見人影,高大的槐樹和紛繁的棗樹裸露著光禿禿的枝干。他大步邁出宮門,憂憤而去,踽踽獨行。這是個憂天憂地、憂古憂今、憂國憂民的老人。他身材高大,低矮的門楣刮開了他的發(fā)髻,花白的頭發(fā)一下子散落下來,覆蓋住他飽滿的額頭。他的劍眉上挑,寬寬的臉龐帶著傲慢;他的神情威嚴(yán),卻有一絲絲
    • 李舫 2023-09-09
  • ?
  • 中華文化 | 無形 Incorporeal
    中華文化 | 無形 Incorporeal
    • 無形Incorporeal沒有形體,與“有形”相對。“無形”意味著不具有形體所包含的大小、長短、輕重等屬性,也沒有形體所標(biāo)示的界限?!盁o形”之物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氣”,雖不可目見其形體,但可以被感受到;如“道”,則無法用感官感知,因而也無法用具體的名稱來加以指示。古人一般認(rèn)為,“無形”者構(gòu)成了“有形”之物賴以生成和變化的本體或本原。As oppo
    • 《中華思想文化術(shù)語》編委會 2023-09-08
  • ?
 «上一頁   1   2   …   5   6   7   8   9   …   31   32   下一頁»   共631條/32頁 
?
按分類瀏覽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