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準有機”農產品的特點
“準有機”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的區(qū)別主要是(1)“準有機”農產品生產是用含超高效固氮菌的豐田寶生物有機肥完全替代化肥,使產品更優(yōu)質,品嘗農產品找回“小時候的味道”。綠色農產品可使用符合綠色生產的化學和有機肥料等。(2)作物生長發(fā)育必需碳(C)氫、(H)、氧 (O)、氮 (N)、磷 (P)、鉀 (K)、鈣 (Ca)、鎂 (Mg)、硫 (S)、硅 (Si)、鐵 (Fe)、銅 (Cu)、錳 (Mn)、鉬 (Mo)、鋅 (Zn)、硼 (B)、氯 ( Cl)17種營養(yǎng)元素,且不同農作物對其的需求量不同,大多數元素都可從土壤、空氣和肥中獲得。“準有機”農產品生產中的營養(yǎng)元素均由純天然的豐田寶生物有機肥供應,其中中、微量元素靠肥料中的腐殖酸補充,農產品中營養(yǎng)更全面,符合人民大健康需求。(3)生產中不使用植物激素,依靠農產品自然生產。實際上農產品中的植物激素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因植物激素本身來源于植物,通過仿生合成形成植物激素產品。生產者為片面追求增產、個大、成熟早,過量使用植物激素,因而降低了農產品的原有品質和風味。(4)在生產過程中和采收前,使用含靈芝多糖的慧動力水劑噴霧,提高植物抗病性和促進植物體內殘留農藥的快速降解,實現(xiàn)產品中基本無農藥殘留的目標。
2. “準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環(huán)境條件
首先,“準有機”農產品生產區(qū)域應無工業(yè)企業(yè)的直接污染,區(qū)域內的大氣、土壤、灌溉水質量符合國家綠色農產品生產的要求。
我國的主要農田因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和不明來源的有機肥,在給農作物帶來連續(xù)豐產的同時,也給農業(yè)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化肥的過量施用是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過量使用化肥不僅導致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降低肥料的利用率、作物長勢差、病害發(fā)生重、品質下降、農藥使用量增大、生產成本提高,還會污染地下水。因此,用豐田寶生物有機肥完全替代化肥,改良土壤,克服連作障礙,是生產“準有機”農產品的核心技術。
3. 生產“準有機”農產品的技術規(guī)程要求
“準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條件按照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規(guī)程操作。與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規(guī)程的主要區(qū)別是用豐田寶生物有機肥完全替代化肥;不使用植物激素;用含靈芝多糖的慧動力水劑噴霧,提高植物抗病性和促進植物體內殘留農藥的快速降解,達到產品中基本無農藥殘留。
4. “準有機”農產品是人民健康的保障
土壤健康,礦質營養(yǎng)豐富,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化,是生產保健農產品的基礎。近年來人們更加關注健康,尤其提出大健康的發(fā)展觀,特別重視食品安全和營養(yǎng)平衡。其實,更應該明白的問題是,要關注土壤健康。只有植物種植在礦質營養(yǎng)豐富的土壤中,才能生產出營養(yǎng)豐富的農產品或保健食品。植物不能向人們提供土壤中不存在的任何礦質營養(yǎng),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湖北恩施的富硒土壤可生產富硒農產品,其原因就在于此。需要生產出富含碘、鋰、硒、鉻、鍺等某種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時,若土壤中不含這類微量元素,可在土壤中適當施用相應的微量元素肥料就可實現(xiàn)。因此,創(chuàng)造健康,生產“準有機”農產品,我們要從改良土壤保障土壤健康做起。
資料來源:山東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王開運